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首批重点大学之一,并于2017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行列。
最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它的注册地点正式调整到青岛。学校在今年9月14日召开的新学期工作会议上表示,这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学校的主校区和注册地址已调整为青岛,学校将重装待发。

接下来,让我们整理一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以及东营和青岛的故事。
1969年,当时的北京石油学院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学校与东营正式相识。
当然,北京石油学院搬到东营市是有特殊原因的。当时有13所北京大学迁往其他地方,北京石油学院只是其中之一。
后来,这13所从北京迁来的高校都有了搬回北京的计划,北京石油学院也不例外。
1981年,学校第一次搬回北京。
华东石油学院在北京老校区设立了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由于当时老校区被其他单位占用,1983年,该校在北京昌平选址建设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在1988,该大学更名为石油大学,并建立了石油大学(北京)的基础上,北京研究生部。它在东营和北京正式开始办学,这也是两所学校分离的开始。
然而,就像北京海淀区石油学院的本部老校址,东营和北京的办学模式与现在的校园完全相同,也相当于石油大学成功回归北京。
2005,石油大学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海淀区的学校总部被废除,这两所学校正式分离并独立运营。
据报道,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建议,两地为法人实体,独立办学,但共同持有大学品牌和旗帜,寻求共同发展。
因此,尽管这两所学校独立办学,但它们之间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211和学科评估这两所学校仍然是一个整体。当时,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学主要是第三地质、矿产和石油大学。事实上,985所大学的许多非本地校区也属于这种情况。
尽管石油大学于2005取消了总部,事实上,这两所大学自1988独立以来一直是独立办学单位。大学总部只起协调作用。因此,中国石油大学在东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和青岛的故事——
2000后,石油大学(华东地区)开始寻找其他地方办学。当时,青岛正积极争取高校落户,两人相处融洽。
青岛为石油大学提供了超过850亩的土地来建设校园,工程于2002年正式开工,该项目的第一阶段于2004年成功完成,第一批学生于当年搬迁。然而,它是以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教园的名义建造的,大学的注册地仍然是东营。
2005,利用春风升级为国立大学,中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来自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和石油工程学院等五个主要学科的本科生基本上被转移到青岛校区。目前,青岛校区面积已达1300余亩,在校学生12000余人。事实上,它已经是主校区了。此时,只有一些部门、后勤和其他机构留在东营校区,以及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华东地区)的独立学院。2011岁以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所有的学生都在青岛定居。东营校区基本上由胜利学院使用,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留给东营的唯一血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为什么偏爱青岛?关于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讨论。但客观地说,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石大迁至青岛后,无论是教师的引进,还是学生的素质,都远好于东营时期。青岛校园美丽的风景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对许多内地考生来说是巨大的诱惑,可以说,石大搬迁青岛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历史性决定。
2013,石油地质科学大学联合建设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东部)、东营市和胜利石油管理局联合建设胜利学院。
2021年3月,独立学院正式改制为公立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脱离了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的联系。然而,在20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仍计划重返东营建设研究生院,重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仍在东营,因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和东营之间的联系仍不复存在。
2021年9月14日,中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新学期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半年来,学校抓住机遇,完成了主校区和注册地址的调整,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构建“两园一园”办学新格局。这也标志着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已经正式在青岛注册,并向东营道别,东营石大的历史仍在流逝。
今天,中国中国石油大学官方网站(华东)的住址没有东营校区。2021年7月更新的学校简介没有“学校在青岛和东营有两个校区”的表述,但已更改为“学校有青岛塘道湾校区、古谷口校区和东营公园”。
据报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古古口校区二期工程预计于2023完成。校园重点建设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海洋等学科领域,重点建设多学科交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学科体系,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人才培养能力。
最后,希望正式落户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区)将与美丽的青岛市共鸣,继续穿越荆棘,乘风破浪,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